19场分论坛共安排在三天举办,其中第12分论坛《免疫学诊断技术现状、进展与问题》(以下简称“免疫分论坛”)于4月28日上午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的行政楼B中1会议室举办。雅培公司与主办方共同主办了免疫分论坛,定向点金公司作为会议承办方全程参与并负责分论坛的筹备、组织等工作。

图注:免疫分论坛会场

图注:免疫分论坛日程
原以为学术会议进入到第三天,会场的上座率会受到影响,但在会议开始前工作人员就已经与会场服务人员商量加座事宜了。会场继续保持了前一天的超高人气,预计参会人数达到150人。南京军区总医院的李晓军教授主持了免疫分论坛。共有三位讲课专家,他们分别是: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白春学教授、卫生部临检中心李金明教授、安贞医院袁慧教授。

图注:免疫分论坛主持人—李晓军教授
白春学教授重点介绍了由中国肺癌联盟发起联合5家临床中心开展的为进一步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的中国肺癌诊断生物标志物谱(LCBP)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报告从中国肺癌流行病学及肺癌早期诊断现状、LCBP多中心研究设计及数据结果、适合中国人群的肿瘤标志物谱模型、LCBP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物联网医学“三加二式”肺癌早期诊断法、中国肺癌防治联盟“百千万”惠民工程等多角度进行了详细介绍。研究发现,联合ProGRP、CEA、SCC、CYFRA21-1四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可同时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缩短诊断周期。

图注:主讲专家白春学教授
李金明教授重点介绍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质量保证。围绕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涉及检测前、检测中和检测后的HBV检测过程,以及检测过程的监控—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特别是对于目前检验科HBV检测比较薄弱的检测前和检测后的质量保证进行了详细阐述。对于肝炎病毒检测结果应用的问题,李教授认为应正确地理解和应用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结果,特别是正确的报告结果对避免医患纠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注:主讲专家李金明教授
袁慧教授首先介绍了心血管疾病在中国的严峻形势和心脏特异性标志物-肌钙蛋白;详细介绍了高敏肌钙蛋白的结果解释及性能表现,特别是其所具备的良好的不精密度表现(第99百分位值的CV≤10%)和表观健康人群的检出率≥50%;重点解读了第三代高敏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应用以及基于ARCHITECT hsTnI的中国大陆多中心研究概况与结果。袁教授在总结中提到,第三代高敏cTnI试剂是第一种可以检测几乎全部健康群体cTnI水平的试剂,可辅助诊断和结果预测疑似心肌缺血患者,是心肌梗死强有力的协助手段;同时由于hs-cTnT/cTnI的临床应用刚刚起步,需要进行更广泛地研究与评价。

图注:主讲专家袁慧教授
三位教授讲课内容的研究方向涉及肺癌检测、乙肝病毒检测、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参会代表们积极提问,畅所欲言,特别是两位主讲专家之间的学术探讨,让听众们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图注:华文浩教授在提问

图注:两位讲课专家的对话—白春学教授与李金明教授